top of page

第7卷第2期

多向度思維與四維空間規劃一景觀生態學應用發展新思潮

郭瓊瑩

傳統土地使用策劃多源於線性思考以及平面規劃。在人口成長壓力不大、環境適應壓力不大以及全球政治、環境、經濟變遷影響不大之條件下,以需求導向所做之計畫性土地利用策略或空間規劃尚能滿足或因應單純之需求。惟在過去100多年來之全球都市化過程中,吾人發現土地因其區位、自然條件、人文因素不同,其所提供人類之都市發展之程度、承載量其實是很不同的,正如現今政治人物們在口中所喊的區域均衡、南北平衡,即使有同樣的經營策略然其土地資源之本質適宜性(Intrinsic Suitablilities)不同,其發展仍會趨向不同結果的。過去,或許因基本資源資訊不足、或許因規劃工具有限、或許因多角度多向度之思維仍未發展;然而,今日在科技上已有相當成熟之人造衛星技術、空間及時間地理資訊分析工具,在理論上更已發展出考量以空間」也理與生態系統為基盤之規劃分析方法,亦即以景觀生態學(Landscape Ecology)為基礎之空間分析模式。是以在綜合評析現有國內各層級空間規劃—區域計畫、都市計畫以及以各目的事業為主之開發計畫如道路選線、工業區發展、新市鎮開發等大面積之土地利用計畫時,眞正以科學客觀方法來做為空間決策依據者,仍非常闕如。本文擬分析現有國內空間規劃課題,自景觀生態學之理論基礎分析,說明如何慮用操作在不同層級尺度之空間規劃上,並研提其振作發展之策略以建立未來空間規劃能與區域性生態紋理相容之機制。

遊憩區容納量動態管理機制之研究-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爲例

張俊彥

國家公園遊客人數是為提供公園管理之重要評估指標之一,但台灣大部分在經營管理上並未能確實掌握入園之遊客分佈情形,且更面臨每年更新資料耗費龐大人力的困境。以太魯閣國家公園而言,其為一通道型的國家公園,每逢假日塞車情況又較之於國內其他國家公園為嚴重。因此遊客分佈情況與車輛進出入的控制,更是目前因應迥体二日時期交通管理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嘗試運用電腦計量模擬方式,分析並預測公園遊客之空間分佈情形。藉由排隊等候理論所發展之電腦模擬摸型,比較包括:遊客到達時間分佈、遊客取向、遊客停滯時間、移動速度等參考變項,預測出國家公園中不同區段遊客分佈數量,與實地測量之數據差異情形。並考應恩用所建立的模擬模型,發展包括設施物數量的改變、管制方式等不同容納量管理系統的模擬評估。
截至目前為止,有關模擬公園使用者之分佈並未見於過去之研究,亦未見有效之分析方法提供給公園之規劃設計及管理者;因此,本研究欲運用現今之電腦功能發展計量模擬之模型進行以實證研究;預期此模型能成為台灣國家公園規劃設計及管理者的管理工具,使公園規劃設計及管理者除制式之“標準參考值”,及“經驗值”之外,能有一更客觀且可變動的參考資料。

高爾夫球場永續環境之建立

郭毓仁

高爾夫球場管理在台灣至今仍未有有效的管理策略。目前至少有65家高爾夫球場在瑩運中,球場面積佔國有土地的百分之2以上,由於球場初建時破壞生態環境,建立之後使用大量的農肥料和水源在草坪的管理上,因此水源污染事件不斷發生,野生動物生態棲息地更需要加以復育。
從基地的調查和對高爾夫球場結構之判斷,基本上研究衆例的A高爾夫球場生物多樣性之維持在環境設計上可以利用既有的樹林及草原、長草區、和水池做為復育的地點。而經過資料數位化之後,可發現高爾夫球場在開發後仍係有大部份的綠地。A高爾夫球場在閑發前大多為茶園及水稻田。雖其管理上仍類似草坪需要肥料及農稹,但是水稻田具有區域性的水生生態可能遭受到破壞。另有少部分的原生間葉林區。草地及荒地在球場開發後面積增加。高爾夫球場的興建,不只有:文變基地本身的植物型態,連帶的使周園邊綠區域的植被也受影響。球場區塊大多數的邊綠是與闊葉林區塊相鄰,故日後擴大植物種植面積形成較大的區塊應考應球場內外以「月華林區塊之間的連結爲重點並以原生樹為王要樹種。從多樣性的比較上也發現球場內僅有約60種楠物但並不包合經常被清除的雜草類,而球場外則有近150種植被,周圍植被多為喬木、灌木、及地被混雜,因此在廊道的結構上非當豐富。從動物的調查發現A高爾夫球場內較當見的動物以鳥類、兩棲類、昆蟲、及囉齒類居多。小型哺乳類動物雖不多但仍係留有台灣特有亞種,這類的小型動物可以食球場內最多的金龜子或其幼蟲為生。本所究藉由衛星影像、航照圖、及電腦來評估球場棲地的大小,在設計時應將球場的棲地加大而非是一些被分隔的破碎棲地。但是不論棲地的大小,對於野生生物而言都是極具價值的。

行道樹景觀美質之評估

林晏州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評估不同行道樹種之景觀美質,以供行道樹選擇之參考。本研究應用心理物理模式測定受測者對行道樹之偏好,利用從台北市街道拍攝之72張幻燈片,請九組受測者進行評估,其中包托一維專世人員(水土保持班學員)、四組學生、四組台北市民。受測者針對各幻燈片依其偏好程度給予評值,再將其轉換成景觀美價(SBE)評值,最後應用迴歸分析法分析偏好與各種行道樹屬性間之關係。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影響民眾對行道街景觀偏好之主要因素包括:樹冠面積、栽植列數、樹型、枝葉密度、及是否開花。樹冠面稍愈大、栽植列數愈多,民眾越偏好。但影響偏好之因素及影響程度會因受測者特性與行道樹栽植位置(安全島或人行道)而略有不同。

都市廊道景觀生態功能評估架構之研究-以台中市東光園道爲例

王小璘、吳慧儀

都市乃人類經濟活動所蘊育出的生活環境,由於過度開發及缺乏完善整體規劃的結果,導致都市中的綠地也未能發揮其應有的生態效益。本研究以景觀,生態學的理念,採討都市廊道景觀生態功能評估因子架構。首先透過模糊德爾菲法進行評估因子篩選,其次採用模糊層級分析法,計算評估因子權重,進而確立評估因子層級架構,最後據此進行實証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都市廊道景觀生態功能之評估架構中,目標層為都市廊道景觀生態功能之發揮,其評估項目包拮三個層級。其中第一層級包括維持生態穩定性及提高都市景觀其質等二項;第二層級包括廊道空間結構、廊道品嗩、生物多樣性、景觀連續性及景觀環境特性等五項;第三層級則包括連接度、寬度、空間連續性等十五項。而實証研究結果顯示,都市廊道環境除了提供物種棲息、環境外,亦提供都市居民高綠量的休閒遊憩環境,有效發揮園道之景觀生息功能。但實證基地在植物本土性、植物種類多樣性及整體空間的連接度等方面則較有待加強改善。

不同草花色彩配置環境之偏好研究

歐聖榮、曾怡錦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探討不同草花色彩配置環境之偏好程度。先以組、橙、黃、紫及白五種當見的草花色彩進行調查後,再以公園中當見的草坪及步道為場景,配合,以PhotoShop軟體摸擬出二十五種不同的草花配置環境,並以簡單隨機抽樣法及彩色照片對台中市入個社區型公因進行調查,共得有效問卷392份。本所究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檢定進行結果的描述及假設的檢定。經由分析的結果,本研究得到之主要結果如下:
一、草花色彩的偏好會受環境所影響。單就草花的色彩偏好調查與模擬環境中的草花色彩偏好調查有所差異,此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受測者針草花色彩的偏好受所處環境的影響所致(Holmes and Buchanan, 1984; Taft, 1997)。
二、相同草花色彩的不同配置方式對受測者的偏好有影響。
三、不同色彩的草花配置方式針受測者的偏好有影響。
四、個人特價不同對草花酣遣環境的情緒體驗及偏好有差異。
五、暖色調及近似色調的模擬方式其偏好程度較高。
六、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對色彩鮮艷的花色有較高的偏好程度,對有白色草花的模擬環境偏好程度則偏低。建議在開放空間及花壇的草花色彩配置上應先行了鮮潛在的使用族群,以營造出適當的環境氣氛。

第7卷第1期

景觀型態對肌電值及注意力恢復能力之研究

張俊彥、萬麗玲

本研究以認知模式(Cognitive Paradigm)理論為觀念,運用心理生理學(Psy­chophy siological)的測量方式,探討不同景觀型態之刺激源,對於注惹力恢復能力(Attention Restoration)與生理指標肌電值(Electromyographic, EMG)間的相關性,以期對於未來在景觀評估的研究上能夠尋求一個明確而有效益的指標。經驗證分析結果颜示,受測者對不同的城鄉景觀在“注意力恢復能力”的心理感受程度上,以對自然景觀為最高,農村景觀次之,而都市日當生活空間為最低。此與Kaplan(Kaplan and Kaplan,1989;Kaplan,1995)等人及Herzog等人(Herzog et al,1997)的研究均有一致性的論證結果,顯示自我評估式的問卷調查可為一有效的凋量評估工具。在生理指標-肌電反應上,對於不同城鄉景觀型態環境之刺激結果並無顯著差異,而在心理感受程度與生理反應之間相關性亦未達顯著水準。在個人特質的影響上,則不因個人特質的加入而影響不同景觀型態刺激對心理感受程度與生理指標-肌電反應之結果。

台中市中山公園空間內容變遷之探討

侯錦雄、趙玲瑜

本研究以符號其學中關於「形式」與「內容」之探討為基本立論,認為形式(form)是內容(content)的一種表徵,而內容即是形式的眞正意涵。本研究即藉由公園中可見的實質形式(physicalform)—設施物著手,進一步發掘該形式背後所潛藏之內容,以探求公園之空間內容(spatialcontent)在不同時間段落中的演變。
公園中實價形式的:文變與否的關鐽點在於內容為何;因此在經過表時間的累積之後,公園空間的內容即呈現了一種意義的混雜。形式原本所代表的內容在換了另一個時代之後,未必能再繼續適切的符合當時代的生活背景,因此造成使用者對該形式產生意義認知上的模糊,也間接的造成使用上的錯置。
本研究發現:1空間被賦予的功能並不絕對等同於使用者在該空間中的使用方式。2不符合大多數公園遊客使用方式的形式終將使空間成為少數人佔用的空間,成為環境敗壞的超點。3以「量」取勝的空間設計方式針公園的品質並無助益。4具有「絶對性」時代意義的設施,一旦改朝換代則無法存留。5歷史性設施在空間中毫無秩序的堆疊將使得形式及內容都變得無意義。6以「偶像崇拜」或是「政治威權宣才局」為目的的設施在現今公園環境中是不適宜的。7具有獨立性格的空間形式容易成為特殊族群佔據的空間,造成該空間與其他空間關係的分離,成名實際上相連,心理上卻相隔的空間。

造園設計中植栽色彩對觀賞者效益之研究

張俊彥

本所究之目的在瞭解不同花卉色彩對觀賞者的生心理效益情形,以生理的肌電值及心理的狀態焦息影響為討論項目。研究目的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有關自然景觀對觀賡者效益之理論,及撻栽色彩會影響說賞者認知的理論上。基本的理論暴礎包括色彩認知之理論,生理迴饋機制之理論,及狀態焦慮理論。研究測試花朵色彩之選取以具有當見性、自明性、與認知性的花為主,以不同色彩的玫瑰為測試對象,分類為『紅色』、『橘色』、『香檳色」、『白色』、『深組色」、『粉缸色』及「黃色』七類。花卉色彩之模擬以Photolmpact 40影像處理軟體模擬。參與測試的受測者共有105名在學學生,重複量測變異數的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花卉之色彩對受測者之生理反應具有影響(F=250,p=002),受測者找看不同色花卉時亦有不同的情緒焦慮值(F=4005,p=000)。研究再與Russell及Pratt(1980)所提出的二向度情緒結構模式比較,除白色花外,其它花色之結果呈一致性;組色花可產生緊張的愉悅喚起的感受;橘色及香檳色花則產生有愉悅睏倦的感受;深、組色花是產生焦慮緊張的及睏倦失望的;粉缸色花是產生滿足不焦慮且愉悅睏倦的;黃色花則是產生焦慮的,緊張的,愉悅喚起情緒;白色花產生了比較歧異的情形,在生理測試方面是呈放鬆,但其焦慮情緒值反而為焦慮緊張的情形,在情緒體驗向度則是暉倦失望。白色花的歧異性顯示了生理反應與心理反應間仍存在著未知的關聯性。

景觀評估中之心理學模式之研究

李英弘、梁文嘉

在景觀評估研究中,Kaplan & Kaplan的環境偏好矩陣已被廣泛的應用於心理學評估模式之中。本研究主要目的除了想暸解受測者針景觀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層面感受外,也嘗試研擬出Kaplan & Kaplan環境偏好矩陣評估因子之中文操作性定義。本研究的景觀調查地點選擇中部東海大學校園,採用兩階段問卷:第一階段在所究地區作景觀,點的調查選定,以柬海大學的學生為樣本。將東海大學的28個景觀點勾選出十個景觀點,所得的結果,做為第二階段景觀點拍照的依據。每一景觀點隨機抽取三張景觀幻燈片,共得30張幻燈片。景觀偏好調查的受測者以靜宜大學觀光系學生共105人,針對每一張景觀幻燈片回答由語意分析法所研擬出的14對形容詞句。研究結果發現,在10個景觀點中,以文理大道的景觀其質最高,女鬼橋次之,路思義故堂第三。而藝術中心的景觀美質最低,中正紀念堂及圖書館則分佔美質倒數2、3名。在逐步多元迴歸(stepwise)分析中,9對形容詞中以新奇的--無趣、連續--不連續、沒規則、次序--有規則、次序三組形容詞具顯著預測能力(R2=0.96, p<0.01)。以Kaplan & Kaplan的四個評估因子而言,在逐步多元迴歸(stepwise)分析中,除複雜性之外,其餘三個因子(一致性、易讀性、及神秘性)均能顯著的預測景觀美質(R2=0.88, p<0.01)。

生態觀點之土地使用規劃與生態都市之形塑-以新竹市爲例

廖淑容

近年來都市維生系統的破瓖、都市生活品價的降低,再加上全球性環境問題(溫室效應、酸雨、熱帶雨林破壞等)的衝擊,已促使先進國家提倡各國政府共同致力於地方與全球環境問題的解決。環境係育與都市永續經營管理是相依與共生的,而以環境為基礎的都市成長管理則是現階段刻不容緩的都市政策與策略,它強調的是透過生態土地使用規劃程序來創造優質生活品質的生態都市,即在土地使用規劃程序中著重:(1)從都市容受能力來估算最適的成長規模,(2)區域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3)透過績效標準來維護生態資源等三點內涵。新竹市是台灣優先將以環境為基礎的都市成表詧理觀念納入正式的空間計畫,以及採行生態土地使用規劃程序來規劃實源空間分布的弱市。因此,本文將首先說明以環境規劃觀為基礎的都市成表管理機制,其次説明生態土地使用規劃程序與內涵,最後則以新竹市作為討論的個案,以為未來相關規劃與政策提擬之參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