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5卷第2期

景觀規劃中色彩計畫流程之探討

王珮琪、林晏州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色彩計畫中決定設施用色相關因子與設施色彩適合度之關係,檢討色彩計畫流程之有效性並進一步發掘其他影響之因子。運用視覺模擬技術針對三種環境色彩丶兩種設施類型與七種設施色彩進行相片模擬及色彩適合度與色彩感受之調查,並利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檢定。研究結 果指出環境色彩確實為決定設施色彩之主要因子,與環境色彩相似之設施色彩具有最高的適合度評價;設施本身的慣用色彩亦有相當影響且不受色彩詞和論所支配,但不同設施反應出不同之當用色偏好;至於色彩感受及個人特性的影響較小。故未來進行色彩計畫之設施選色時,除保有並強化原環境色彩分析流程外,應加入設施慣用色的考量,而環境意象與活動語意的分析則僅做為輔助因子。

遊客對公園中不當行爲的知覺與其管理策略認同之研究 一以台中市鄰里公園爲例

侯錦雄、郭彰仁

本研究之目的即在於瞭解公園環境中,遊客對不當行為的知覺與不當行為管理策略認同之關係,選取台中市六座公園為研究基地,利用結構性問卷得到615份遊客問卷結果。依遊客知覺到的不當行為嚴重程度,分為不當行為嚴重度高、中丶低等三類型;硏究提出30項管理策略來測度遊客之認同程度,再利用因素分析簡化30題管理策略,結果得到六個管理策略類型,我們將其分別命名為:「宣導溝通」、「執法防範」、「主動參與」、「主動規勸」、「規範使用」及「自我約束」。
本研究發現當遊客在知覺不當行為嚴重程度不同之情境下,遊客對管理策略類型的「執法防範」、「主動參與」及「自我約束」認同有顯著差異。研究結果推論「情境」因子為影響遊客對不當行為管理策略認同的影響因子,建議針對不同不當行為之情境應採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夜市消費行爲之比較與探討 -以景美丶士林丶華西街三夜市爲例

顔家芝、林子傑、盧遠平、邱怡傑、李志仁

本研究探討並比較座落於景美、士林、華西街等三地區之夜市。研究以現地問卷訪談的方式調查消費者對夜市的環境知覺以及對夜市消費行為的認知態度。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的夜市消費者對夜市環境知覺有明顯的差異感受,主要反應在販賣商品的種類與環境意象方面。而在夜市消費行為的認知方面,硏究將其分為飲食、行銷、趣味、購物娛樂、及排遣寂寞等五項因素,除了排遺寂寞因素外,其餘四項因素在不同的夜市中均呈現顯著差異。最後,在夜市消費市場區隔方面,硏究依消費行為認知態度的相似性,將夜市的消費者分為以下各群:華西街夜市可分為漠然型、功能型丶購物娛樂型,士林夜市分為飲食趣味型與逛街型,而景美夜市則分為行銷型、夜市型、與熱鬧型三類。

大學生對中國庭園空窗造型丶背景之偏好硏究

李明儒、歐聖榮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中國庭園空窗造型、背景與偏好之關係,以及個人屬性對其之影響。本研究應用電腦模擬技術,以DrawBase 中文V108、3Dstudio R4.0、 PhotoShop3.0及ImagePales2.0 等4套軟體,建構出6種空窗造型,再配合實地攝影之5種背景,共創造出30組不同的空窗造型與背景合成影像。電腦模擬以幻燈片播放,配合結構性問卷,以一階段集群抽樣,對國內六所景觀相關類科的大學生進行測試,共取得249份有效問卷。調查所得之資料以頻度分析丶T檢定、單因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結果的描述與所究假設之驗證。經由分析得到以下的主要結論:1. 觀賞者之偏好,受空窗造型與背景二因子交互作用之影響而有顯著差異。在固定空窗造型或背景其中一因子的情況下,空窗造型、背景不同,其偏好均有顯著的差異。2. 觀賞者之性別及景觀設計經驗不同,其偏好無顯著差異。

都市雕塑品空間美學屬性對情緒體驗影響之研究

黃正綱、林晏州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都市大樓前戶外雕塑品空間在不同的廣場大小下,設置大小丶材質不同的雕塑品,所構成的整個雕塑品空間的美學屬性,對觀賞者情緒體驗的影響。研究操作的兩種廣場大小為100m2以上丶100m2以下,兩種雕塑品大小為最大截面積20m2以上丶20m2以下,兩種雕塑品材質為金屬、石材,由文獻歸納所得的七項美學屬性為主題性、純粹性、塊量感丶複雜性、機械性、均衡性、對比性。實地調查記錄台北市戶外雕塑品的設置現況,選定調查地點之後,以情緒體驗問卷在現地環境下對受訪者進行調查,以專家問卷及現地照片獲得專崇雕塑者的美學屬性評值。
得到的資料經由因素分析、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研究變項對情緒體驗之影響。因素分析的結果共獲得四種情緒類型,分別名悲淒憂懼、悠靜祥和、歡愉振奮丶混亂敬畏。不論在大廣場或小廣場上,觀賞者對所有大型雕塑品的情緒感受,皆以歡愉振奮為主;對所有小型雕塑品的情緒感受,皆以悠靜祥和為主。美學屬性強度與情緒感受之間的相關情形,對所有研究地點而言,僅在歡愉振奮的情緒類型上發生,雕塑品空間的主題性丶機械性和對比性愈強,則能帶給觀賞者愈強的歡愉振奮感受;而在實質條件不同的雕塑品空間中,不同的美學屬性會與不同的情緒體驗產生相關性。

木柵動物園遊客分佈與擁擠—以電腦模擬爲例

張俊彥

公園及戶外遊憩地區之擁擠問題是目前台灣各主要遊憩據點的普遍問題之一,管理者須有更好、更多的資訊參考以做為決策時之依據,同時並能針對不同之狀況做立即反應。而運用電腦模擬為-快速且正確的方法之一,因此本研究有關公園中遊客分佈情形之模擬方法,應能為目前台灣的管理問題提出實質之效益。
有關公園及遊憩區遊客數量之研究文獻中可發現,大多數之研究著於遊客之認知(Clark et al.1971; Neilson and Shelby 1977; Stankey 1980; Anderson 1980, Vask et al.1980) ,雖然密度不一定為影響遊客擁擠知覺之主要因子(Stokols 1972; Cohen et al.1975; Desor 1972) ,但其仍為產生擁擠知覺之必要條件及各項管理措施之重要依據,因此本研究乃以作業硏究中之排隊理論運用於著重於公園遊客數量與分佈之預測研究,以進一步探測遊客於本區內遊玩時所遭遇之擁擠情形。
本研究基地—木柵動物園為全國首要之教育園區之一,但其假日尖峰時間的擁擠情形,乃是遊客常遭遇的情況。依據木栅動物園相關硏究顥示,其目前園內供應之參觀運輸系統,在民國90年將高達4000-5000人次。依目前現有的參觀運輸系統勢必無法負荷。
本研究的架構主要在於達成下列目的:
一、提出公園內遊憩容許量經營管理參數,其可成為決策單位決定遊憩容許量之有效參考數據。
二、建立本研究基地之電腦模型,並對於如何將遊憩區之實際狀況模擬成為電腦模型之過程詳加討論,以成為往後研究之參考模型,並佐以實際調查測值與心理性指標,進行電腦模擬可行性之驗證。
三、在融合上述之兩項目標後,本研究建立主題式遊憩區遊憩容許量決策模式。亦即提出適合描述主題式遊憩區之經營管理參數,以及如何應用電腦模擬來成為決策工具。而研究中亦進行三個模擬狀況之比較,試圖尋求達到公共設施及解說資源合理分配的方案。
公園及戶外遊憩地區之擁擠問題是目前台灣各主要遊憩據點的普遍問題之一,管理者須有更好、更多的資訊參考,以做為決策時之依據,同時並能針對不同之狀況做立即反應。本研究嘗試運用電腦,進行遊客於木栅動物園內分佈狀況之模擬,結果發現透過電腦所建立之模型,透過實際數量與心理層面的驗証,的確可提供管理者進行正確而快速的決策方法。因此本研究對於公園中遊客分佈情形,確實能為台灣目前的管理問題提出實質效益。

第5卷第1期

台灣造園史之一一私人庭園之調查

凌德麟

在台灣的景觀造園事業之發展,是近年才蓬勃起來的。從清朝時所出現的住宅庭園,日據時出現的都市公園及自然風景建設,光復後專業人才之培訓及近年專責機構紛紛成立;顯示出這個事業已日漸受到重視。到底這其中經歷怎樣的變革?我們需要編一部「台灣造園史」。
有鑑於「台灣造園史」的內客龐雜,因此本次調查的範圍是先以台灣的私人庭園爲主,依年代將其分為明鄭時期、清領時期、日據時代及光復後四個時段;其內容包括庭園的成立年代、使用經過、毀滅年代、關鍵人物、規模大小、位置…等。本次調查的方法主要是以文獻的收集及整理爲主,而以實地勘查為輔。調查之結果可作為將來編輯台灣造園史及景觀年鑑的資料。

陽明山國家公園視覺景觀偏好影響因素之探討

邱裕瑄、林晏州

本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評估地區,探討可能影響民眾視覺景觀偏好之實質環境屬性丶以及專業人員現地評估結果與大眾偏好法評估結果間之相關性。實質環境屬性之調查係以其國內政部土地管理局(U.S.D.I.,B.L.M.) VRM系統之景觀品質評估表為依據,由專業人員進行現地評估,民眾視覺景觀偏好之調查則以照片問卷對陽明山地區之遊客進行測試。研究結果發現,該景觀品質評估表中之地形、植被及人為改變等三項屬性對於民眾視覺景觀偏好具有顯著之影響,影響程度之大小依序為人為改變、地形及植被,而水體丶色彩、鄰近景緻之影響及稀有性等四項屬性則沒有顯著之影響。此外,經由迴歸模式之校估,專業人員現地評估結果與大眾偏好法評估結果之相關係數為0.74,顯示專業人員依據既定之評估準則於現地評估之結果極有潛力可經由適當之調整而與大眾偏好法之評估結果達到相當之一致性。

不同植栽空間丶坡度及視覺方向對情緒體驗及偏好之影響

歐聖榮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乃探討在植栽空間中,植栽空間類型(開放、垂直、水平空 間)、地板坡度(6度、1 5度)及受測者視覺方向(仰角、俯角)等三個因子對受測者之 情緒體驗及偏好的影響,並探討偏好與情緒體驗之間的關係。
為了有效地展示植栽立體空間造成的視覺效果,本研究採"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模擬方式進行實驗場景的製作,建構公園中當見的景緻,變換不同植栽空間類 型。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共模擬出12個不同植栽空間,以測試受測者之情緒及偏好 差異。正式研究以電腦配合頭戴式顯示器(i-glasses)使用,進行問卷抽樣謂查,得有效問卷100份。
本研究採用描述性統計丶三因子變異數分析丶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相關分析等統計方 法,進行結果的描述及假設的檢定。經分析後得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 一、植栽空間中植栽空間類型、地板面坡度及受測者的視覺方向,會影響受測者的各 項情緒體驗。
二丶植栽空間中植栽空間類型及受測者視覺方向,會影響受測者的偏好程度;而地板 面坡度對受測者的偏好影響程度未達顯著水準。
三、受測者在植栽空間中,喜悅親切丶平靜舒暢等正向情緒體驗與偏好呈正相關;而 陰沈困惑、恐懼緊張等負向情緒體驗與偏好呈負相關。

應用虛擬實境於日式庭園石組氣勢之偏好硏究

歐聖榮、李逢格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探討人們對於不同庭園石組所形成之空間氣勢的偏好。研究利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的模擬方式進行實驗場景的製作,以六種三石維合之石組氣勢配置形式-氣配象徵、移動氣勢丶分散氣勢、呼應氣勢丶施回氣勢與隼中氣勢及二種地面背景-草地與白砂,建構出12種日式庭園的石組空間,以測試觀賞者對石組空間偏好之差異。正式研究時,以電腦配合頭戴式顯示器(i-glasses)於中興大學進行問卷抽樣調查,得有效問卷120份。調查所得之資料以頻度分析、T檢定丶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華氏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結果之描述與假設的驗證。經由分析後得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如下:
1.觀賞者對不同「石組氣勢類型」與「地面背景」所建構之石組庭園,其偏好有顯著差異。當配置的地面背景為「草地」時,以「氣配象徵」的石組庭園最受偏好;而配置的地面背景為「白砂」時,則以「集中氣勢」的石組庭園最受偏好。
2.觀賞者之性別、居住地點、就讀年級、教育背景丶有無庭園設計經驗、有無上過相關藝術課程及對藝術等相關課程的興趣程等七項個人特質,對石組庭園所形成之空間氣勢之偏好並無顯著的差異。

景觀道路觀賞序列之研究

陳惠美、林晏州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景觀道路觀賞序列對遊客觀景體驗之影響。研究方法以幻燈片評估法進行,請受測者分別對兩組觀賞序列中道路景觀幻燈片之開闊程度以1分(非常封閉)至10分(非常開闊)十個等級尺度進行評估。研究結果顯示同一種開闊程度之景觀其評估結果確實會因觀賞序列安排而異。此外,讓受測者持續觀賞同一種開闊程度之景觀時,此些景觀之開闊程度評值隨觀賞順序先後有持續遞增或遞減之趨勢;而連續交錯觀賞不同開闊程度景觀時,在此些景觀中對於開闊性景觀之評值有持續遞增,封閉性景觀則有持續遞減之現象。

行政區差異與鄰里公園使用之比較一以台中市爲例

侯錦雄

鄰里公園除了滿足居民日常休閒遊憩需求外,也因其位置座落於鄰里或是社區附近,成爲聯絡鄰里感情及促成社交活動的場所。然而在都市的發展過程中,各行政區因其發展順序或環境限制而造成發展模式及結果的差異,因而造成聚集民眾屬性差異,並造成不同的生活習慣及態度。本研究即基於此概念意圖深入台中市各行政區中公園使用者之個人特質及公園使用狀況調查並加以比較。利用結構性問卷結果分析,來瞭解其與社經背景及公園使用狀況之關係。比較結果顯示不同居住地區之受訪者,其在公園使用頻率、使用時段、可及性、總滿意程度等均呈顯著差異,不同區域的受測者對管理維護參與意願則無顯著差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