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第1期
水景形態及聲音對情緒體驗之影響
賴明嘉、林晏州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水景形態及聲音對於情緒體驗的影響。以六個不同類型的水景為研究案例,藉由情緒體驗量表來測定水景形態及聲音對情緒體驗之影響。主要研究結果為使用者在水景空間中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可歸納為四類:沮喪無聊、興奮愉悅、安詳平靜及警覺畏懼。水景形態不同會引發使用者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水景聲音不同亦會引發使用者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而水景形態及聲音對情緒體驗影響的差異會因水景類型不同而有所變化。
景觀偏好形成過程之探討
顔家芝
景觀偏好的形成可由消費者選擇過程加以詮釋,本研究藉由相關理論之發展以定性方式探討景觀偏好形成之過程。研究中運用「口述分析法」(Think aloud method)分析受測者在評估景觀的過程中考慮的因素,以及各因素出現的程序,同時依據個人選擇評估的過程建立個人景觀偏好形成架構及評估規則。在十五位景觀專業領域之受測者的個案硏究中,發現在評定景觀照片偏好的過程中最常被列為考慮的因素有:人為開發程度、人為設施物、山景、水景、秩序感及遊憩活動。此外,在選擇過程中大部分受測者均先以非補償式規則簡化選擇方案,其後再運用不同的規則排定偏好順序。由此建議後續研究發展以較大樣本數檢視偏好形成架構,並以量化方式建立景觀偏好預測模式。
垃圾焚化廠址的視覺影響之研究
侯錦雄、尤俊雄
在現代化社會中,垃圾焚化廠已經成為公共建設上不可或缺的垃圾處理設施。然而垃圾焚化廠的巨大設施量體對景觀的影響卻是急待解決的。本研究乃深入探討垃圾焚化廠在設計、區位選擇及觀賞者對其認知的差異所造成的視覺景觀影響,以提供垃圾焚化廠設立時在景觀設計或現況影響評估的參考。
硏究中,以視覺模擬方式模擬兩種形式的焚化廠在六種不同的環境中所形成不同的景觀,再將其製作成照片進行比較分析,並以複雜性和自然度為兩個環境取樣因素。而以南港高工及彰化高工的學生為測試對象,共分別代表熟悉與不熟悉焚化廠景觀的兩個團體。在問卷調查中除由學生對每個焚化廠景觀的感覺評估其自然度、複雜性丶和諧性丶偏好等四個量尺外,並調查其對焚化廠正、負面的影響看法和是否有設立的必要性態度。
硏究結杲顯示:1)焚化廠的造型與環境的和諧性是減輕視覺影響的重要因素,但不單是焚化廠本身的造型設計;2)焚化厰所在區位自然度越高其影響越大;但不論在自然地區或以人為活動為主體的郊區及都市,硏究結果都發現:複雜性越大的環境其視覺影響越小,與視覺吸收能力(Visual Absorption Capability)的概念相符;3)受訪者的態度是影響焚化廠景觀知覺差異的主要因素,而在熟悉程度方面則沒有很明顯的差異。
遊憩路線選址視覺景觀資源評估方法之研究
王小璘、邱江利
以往遊憩路線的設置,多以連繫不同的遊憩區為主要目的,在規劃上缺乏對視覺景觀美質的考量,以致未能發揮視覺景觀資源之潛在功能,甚至造成該資源的破壞,進而影響遊憩品質。因此,本研究乃以視覺景觀美質的觀點,在坡地穩定之前提下,藉由視覺景觀資源評估理念,透過AHP專家問卷調查方法,建立遊憩路線選址評估體系;並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的輔助,進行遊憩路線選址適宜區位之疊圖分析,使遊憩路線的設置與視覺景觀資源及環境特性之間有良好的互動闕係,進而提供規劃與決策者於規劃遊憩路線之參考依據。
道路景觀視覺複雜性之研究
曹正、王澤種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藉由道路景觀影片探討:一、道路景觀視覺複雜性之特性。二、道路景觀視覺複雜性與偏好之關係。經由文獻中判斷道路景觀視覺複雜性與道路景觀偏好,會因景觀類型之不同而有明顯差異,因此本研究將先證明此項假設後,再將道路景觀影片樣本依景觀類型區分為自然優勢景觀、人為優勢景觀、都市景觀,以及與整體樣本等四類樣本分別探討道路景觀視覺複雜性之特性與道路景觀視覺複雜性與偏好之相關性。
從使用後評估探討集合住宅中庭之住戶環境需求
劉眉蘚、凌德麟、王小璘
本文係利用使用後評估及遊憩環境需求的理論架構,對集合住宅中庭進行住户對此環境需求方法首先針對相關的文獻有出研究架構。其次是選取信義計劃區的五個個案及興安國宅北區,作為研究架構之實證演練,並由一些調查步驟收集資料,及一些統計分析及資料的整合,了解此些需求情形。
結果發現,信義計劃區的集合住宅,多屬高價位之為級住宅。而住户多為收入優渥且中壯年事素有成的家庭,故中庭對其而言是一處景觀綠美化展現住宅價值之空間,僅對一些簡單靜態之休閒活動及設施有所需求,但對各項維護管理有高度需求,且此些需求亦會因為一些住户及住宅特性而有所差異。而興安國宅,屬於老舊眷村改建而成,現今住户有不少退休軍眷及一些家中有兒童之小家庭,中庭對其而言是住户休閒、運動、遊戲之空間,住户針各式活動及設施的需求亦較多元性,但對維護管理的需求亦高,且此些需求亦會因為一些住户及住宅特性而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