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22卷第4期

園藝治療對於癌症病患情緒與生活品質之立即效益與持續效益

吳佳晏、陳惠美

本研究採取量化研究,檢視癌症病患參與園藝治療前後在情緒與生活品質之立即效 益,以及治療活動結束後之持續效益。園藝治療活動設計六週療程,每週一次、每次兩 小時。效益評估方法採問卷調查法,於活動前後實施前測與後測;並於活動結束後進行 每隔三個月之電話訪談,持續追蹤一年。結果顯示六週園藝治療即可立即改善癌症病患 之愉悅和激發情緒,但無法立即改善生活品質。後續自行參與之次數隨時間下降。園藝 治療後癌症病患對園藝活動態度更趨正面,且態度越正面者後續自行參與率越高。園藝 治療後對癌友之情緒激發效益可持續六至九個月,但亦無法促進後續之生活品質。此結 果實證園藝治療作為身心醫療對癌症病患之情緒效益。

環境知覺與野餐者的休閒動機、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之關係

黃彥翔、張伯茹

過去野餐研究大多探討野餐區域的設置對森林的破壞程度,在國家公園野餐被視為 旅遊遊憩活動,不同於平日在都市公園野餐休閒,對於公園野餐活動休閒本體相關文獻 顯得較為薄弱。故本研究以野餐為研究主題,探測不同「環境知覺」對於野餐的休閒動 機、休閒涉入及休閒效益是否具有影響性。本研究以臺北市公園綠地的野餐參與者為研 究對象,樣本數共計408份,並利用結構方程式建構出環境知覺、休閒動機、休閒涉入與 休閒效益模型,並確立四者之間的關係。在多群組分析的部分,可得知家人與朋友間的 兩群體在「環境知覺→休閒涉入」之路徑具有顯著差異。驗證結果可供未來相關研究作 為使用外,亦可供未來從事野餐活動規劃者、都市公園規劃者等之參考。

極限飛輪訓練與體適能成績、心流體驗及情緒體驗關係之研究

李彥希、簡瑞宇、侯錦雄

本研究旨在探討極限飛輪訓練對於學生之體適能成績是否具有助益,以及這項休 閒運動是否會讓學生產生心流體驗及引發何種情緒體驗。研究結果顯示訓練課程前後受 測者之「停留時間」與「體適能成績」皆具有顯著差異;不同運動習慣之受測者在「心 流體驗」與「情緒體驗」皆具有顯著差異;不同的停留時間在「心流體驗」與「情緒體 驗」皆具有顯著差異;不同程度的體適能成績在「心流體驗」上具有顯著差異;不同程 度的體適能成績在「情緒體驗」無顯著差異;心流體驗會部分顯著地影響情緒體驗。研 究成果希望提供學校在體適能訓練方面,更多元、更有趣的選擇,並在學術上提供體適 能、心流體驗及情緒體驗關係之分析成果,以做為日後相關研究之基石。

第22卷第3期

以Q方法探討影響放鬆感受之使用者環境因子認知類別

張高雯

都市景觀環境之規劃與設計考量面向多樣,常有複雜度高與喜好具主觀性之特質, 使單一因子研究發現之實質應用因此受限。本研究目的為以支援放鬆知覺為目標,整體 性考量影響放鬆知覺之環境配置因子,應用融合質化探索與量化分析特質之Q方法,依 據受測者觀點進行意識群體分類與提取各類意識群體中具代表性之放鬆環境項目,萃取 其環境配置相關之構念與原則,分析結果發現景觀環境配置與放鬆知覺間存在具差異性 之五類意識群體,而類型間之差異項目群則可見對於人文氛圍、自然程度、空間美感、 與場域主題及互動性強度性具有不同之認知偏好,研究結果提供不同認知族群解讀放鬆 環境之面貌,支援放鬆知覺之景觀環境配置參考依據。

草悟道景觀改善之使用者景觀偏好與注意力恢復效益評估

吳振發、謝燕芬、黃宣瑄

綠地提供市民休憩,具注意力恢復效用,綠地更是都市中不可或缺的場域。都市 綠地景觀於建設後數十年,多會進行改善工程,然而新的風貌是否能夠增加民眾的景觀 偏好,提高注意力恢復效果,是值得深入討論的議題。本研究目的在於驗證綠地景觀改 善是否能夠增加使用者的景觀偏好及注意力恢復效益。研究方法首先回顧景觀偏好及注 意力恢復力相關理論,並以臺中草悟道為研究範圍,採用景觀改善前後照片及問卷調查 使用者感受,將調查結果進行多變量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景觀改善後,使用者對於臺 中草悟道的景觀偏好、注意力恢復幾乎都高於景觀改善前,顯示此景觀工程深獲民眾喜 愛,且認為有助於其注意力之恢復。本研究為景觀工程效益評估之先驅研究,研究方法 具有方便操作之可行性,未來將可提供公部門作為景觀工程建造效益評估之參考。

立面綠化產品開發考量因素與系統降溫效益觀測之研究

游欽忠、鄭蘊欣、林寶秀

立面綠化具有許多環境效益,而日漸受到重視,近年來立面綠化技術不斷的推陳出 新,以為客戶提供更多優勢,迄今市場上已有許多不同的垂直綠化產品。為了向開發/代 理廠商提供更多訊息,本研究探討立面綠化產品開發考量因素、立面綠化技術的系統性 歸類、以及不同立面綠化系統之降溫效益觀測。研究結果指出,各家廠商在開發/代理新 產品時,皆會多方考量,整體而言,以施工便利、構圖細緻、造價低、低維護管理、美 觀、植栽生長良好、自動澆灌系統、提昇附加價值為主要考量因素。立面綠化系統可歸 類為九大系統,包括:單體式獨立滴灌型、單體式獨立澆灌型、區塊式獨立滴灌型、區 塊式獨立澆灌型、植生毯型、支架攀爬型、簡易盆栽型、單體式虹吸型、直接攀爬型。 
針對立面綠化系統,進行實地降溫效益觀測,結果顯示,立面綠化系統皆有明顯的降溫 效果,而不同系統間存在降溫效果差異,以區塊式獨立澆灌型、單體式獨立澆灌型、直 接攀爬型較佳,而系統綠覆率愈高,系統表面溫度、系統覆蓋下方牆面溫度愈低。

地方依附對遊憩景點衝擊知覺之影響探討—以假日之森海岸與風力發電廠為例

王婷萱、沈立、鄭佳昆

地方依附情感會使人企圖留存他們覺得舒適與安全的地方,故部份研究認為高地方 依附者較容易受衝擊影響;然而另一部份研究卻發現當使用者對地方高度地方依附時, 反而因情感較深故該無視衝擊。此二者的反應差異之原因目前未有明確定論,故本研究 透過探討地方依附與使用者反應上的運作機制來尋找原因。 
本研究施測地點為接近風力發電廠附近的遊憩景點,以現地問卷進行測量。問項包 括對衝擊的看法、衝擊知覺以及地方依附等。結果顯示地方認同高者會忽略風力發電廠 本身造成的負面效果;但在觀光遊憩衝擊方面卻沒有相同結果。本研究認為這是因為不 同衝擊類型會導致使用者反應不同。此結果可用在改建計畫中,透過地方依附程度來推 斷計畫實行的可行程度。

第22卷第2期

研究嘉義市更新地區巷弄特性與其綠化方式之間的關係

李亭頤、謝依璇、黃竣暉、黃笠箴、李佳勳、許妙慈、吳品融

在高密度發展的都市環境中,線性綠化能為破碎的綠地帶來實質串聯。以臺灣舊 市區巷弄為例,扮演著和公共開放空間同等重要的角色,是居民生活、交通連結、城鎮 景觀特色與歷史文化活動發生的地點。但是,巷弄綠化普遍受到規劃政策的忽視,又欠 缺基礎研究支持有效的規劃行動。因此,本文的目的是瞭解都市更新地區的巷弄綠化現 況,與巷弄特性之間是否具有關聯性。普查紀錄嘉義市更新地區的所有巷弄,並分析其 綠化方式及空間特性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巷弄綠化的存在,主要是與巷弄本身的空間 形式及巷弄空間的活動使用方式有關,但是與兩側的建築類型和土地使用方式較無關。 
巷弄的種植型態,則與四種巷弄特性因子皆有關連性。

北港鎮旅遊目的地原始、誘發至複合意象變動之研究─以東南亞外籍生為例

郭彰仁、陳盈慈

遊客會根據腦海中的意象來選擇旅遊目的地,因此遊客在選擇旅遊目的地時會受 到意象的影響。本研究藉由旅遊目的地意象的概念來探討遊客旅遊目的地意象變動之情 形,瞭解外籍遊客對於某特定旅遊地的原始意象、誘發意象與複合意象的轉變是否有所 差異。研究對象為鄰近地區之外籍生,有效樣本數共89人。分析方法採用相依樣本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外籍遊客對於北港形象商圈的28個觀光意象,從原始意象 到誘發意象,再至複合意象之形成階段之轉變可歸納為漸強型、漸弱型、Λ型與穩定型 等四項趨勢。不同的差異趨勢分析後,發現獨特意象的感受會隨著實際參與遊程後更加 深刻。依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對管理單位在觀光行銷上的具體建議。

牌誌色彩之環境適合度與視覺偏好之探討:澎湖地區都市、鄉村、與自然環境的比較

謝宗恒、高育芸

本研究主要了解在遊憩環境背景與牌誌色彩組合下,人們對於不同色彩的牌誌與不 同環境背景的偏好與適合度評價。本研究以焦點團體方式將澎湖劃分成三種環境類型, 並篩選牌誌色彩,運用模擬解說牌誌色彩配置,透過問卷瞭解潛在使用者對牌誌的色彩 偏好及適合度,評估量表以七點尺度進行度量,樣本數共201份。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環境 背景與牌誌色彩組合的確會影響受測者對於偏好及適合度的判斷。在都市及鄉村環境中 設置藍色牌誌的偏好明顯高於其他顏色。無論是設置哪一種顏色的牌誌,在自然的環境 中都是不被偏好的。至於牌誌色彩環境適合度則被應證可以預測視覺的偏好。

公共空間導入情緒釋放與情感互動療癒性活動需求之探討

彭憶祖、林伯賢

近年來全球逐漸關注於療癒概念,其中在大眾所處之環境空間範疇研究方面,也相 繼出現專題研討會與專刊論文加入探討行列且頗具成果;然研究者發現在針對現代人疏 離壓抑緩解之直接性情緒釋放與內在情感互動療癒部份,似公共空間文獻相對較少。本 研究之主要目的是探究大眾對於在公共空間導入情緒釋放與情感互動療癒性活動之需求 與個別差異。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要進行方式,以統計分析檢測大眾對於公共空間中 導入療癒性活動之需求強度,並依不同社經屬性之潛在使用者作需求差異性比較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1. 大眾對於公共空間中導入直接性情緒釋放與內在情感互動之療癒性活 動具支持認同回應;2. 不同社經背景者對於公共空間中提供自我療癒活動之內容與強度 需求不同;3. 弱勢族群(內心極壓抑與待業無業者)對於在公共空間中從事情緒釋放性 活動之需求為社會所忽視。

第22卷第1期

人行地下通道環境與安全知覺之研究

張淑貞、何曉萍

由於人行地下道位於地表下,給人的印象大多有黑暗、封閉、不確定及不安全感等,讓許多行人望之卻步。本研究目的即要探討人行地下道哪些空間環境特質會影響使用者之安全知覺。人行地下道空間可分為地上結構、入口階梯及地下通道等三部分,本研究係針對「地下通道」部分進行探究,並以34張照片來評估受測者對地下通道環境特質之安全知覺;此外,本研究也將探討背景音樂對使用者行走於地下通道時之安全感提升是否有幫助。本研究受測者樣本以大學生為主,「空間環境」部分的有效樣本共433份,「背景音樂」部分有效樣本共388份。研究結果顯示:(1)女性、對社會治安和地下道治安印象較差者,其對地下通道的安全感較低;(2)地下通道之寬度越寬、牆面為反光材質、裝飾面積比較高、通道筆直或無明顯高低差、可清楚看見出口樓梯、照度較高、照明偏暖色光等7項特質,對使用者之安全知覺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力;(3)地下通道在 有音樂播放的情境下,可有效增加使用者穿越人行地下通道時的安全感。以上研究結果 可提供設計及管理單位新建或改善人行地下道安全感之參考。

生態旅遊發展潛力區選址模式之研究:從資源面探討

曾慈慧、丁志堅、蘇微雅

過去的生態旅遊評估研究大多著重在指標的建構,關於生態旅遊地的選址也僅建立 選址模式指標的準則,較欠缺空間上的應用與分析,使得選址模式無法精確地落實在空 間向度上。因此本研究以新北市為實證的研究區,藉由層級分析法與地理資訊系統的結 合,建立一套生態旅遊資源潛力區選址模式。首先,由過去關於生態旅遊的文獻分析建 構自然和人文資源相關因子;其次,從專家問卷法取得因子之權重;最後再利用GIS結合 因子圖層與權重,以地圖展現生態旅潛力之區域。研究結果發現新北市生態旅遊發展的 潛力區分別為三處:淡水區與八里區交界處、萬里區的野柳、貢寮區的沿岸。選址模式 結果可提供給生態旅遊發展者地點選取上的參考。

ANALYTIC ASPECTS OF HOST AUTHENTICITY IN  TOURISM

Pei-Hsin Hsu

Authenticity is a leading concept in tourism studies, but 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host  authenticity is insufficient. Authenticity theories – existentialism, objectivism and constructivism  – do not consider host viewpoints in the discussion of authenticity of tour objects, events, and  experience of authentic self. By examining the assumptions underpinning authenticity theories,  the author proposes three analytic aspects of host authenticity including authentic self, host-guest  encounter and cultural tourism setting.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reconsider host authenticity in  a broader scope. In turn, it contributes to balance market demands and local needs to provide  tourism destinations with a sustainable future.

跑者之慢跑行為特性與社經背景對慢跑環境因子重要程度之影響

張高雯、簡宏儒、詹皓安

近年來,運動風氣與觀念漸趨轉變,運動項目隨社會趨勢已由體育專業競賽漸至 成為與民眾生活連結之新型態運動項目,其中慢跑與路跑活動即為由競賽成功轉化成為 廣為民眾所接受及參與之項目之一帶動其場地及路線環境規劃之需求。因此,本研究藉 由探討路跑參與行為及跑者年齡性別對路跑環境因子重要性之認知,了解跑者對於路跑 路線環境規劃因子之考量。研究資料以自填問卷的方式,利用現地與網路收集參與者對 慢跑環境因子的評估。本研究結果初步印証慢跑環境構成因子與參與者行為特性與年齡 族群之關聯,研究結果顯示,路跑參與行為及年齡影響參與者對路跑環境構成因子的評 價,包含景色、周邊車流、可及性、自然程度、環境挑戰性、與路線寬敞明確性。在路 跑環境規劃上建議需考量參與者特性作為路線上環境因子構成之基礎,對於沿線景色與 車流狀況、自然程度、及路線之方便到達程度予以掌握,並提供明確之路線與不同挑戰 程度路線之規劃,分析結果可提供慢跑路網規劃中,對於路線角色定位及網路系統配適 之評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