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21卷第4期

以IPA探討使用者與管理者對自行車道環境屬性之差異

陳美智、周雁翎、江彦政

本研究目的為利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IPA)探討使用者與管理者對自行車道環境屬性重要性與表現程度差異。本研究選定三條不同類型車道作為研究基地針對自行車使用者進行現地卷調查,共得有效問卷300份,及調查管理單位相關人員,共得有效問卷27份。結果顯示,都會公園自行車道之改善重點為車道寬度、公共廁所及攤販管理;環市休閒自行車道之改善重點為生態保育;東自行車綠廊之改善重點為緊急設施。從使用者與管理者對車道環境屬性之重要性與表現程度來看,兩者在三條車道中的看法相差不大在三條車道的環境屬性之表現程度結果顯示,以東豐自行車綠廊的表現最佳。研究結果可提供管理單位未來增設車道或管理維現有車道之參考依據。

園藝治療對國中生人際關係改善之成效

林建堯、郭純德、張瑛絮、黃郁琇

過去園藝治療研究多聚在生心理方面改善的程度,較少系統性地針對社交效益進行評估,故本研究以質性為取向,探究園藝治療對人際關係的效益。研究以國中生為對象,此階段的學生常於自我認及人際關係的問題中。透過訪談及觀察錄等方法,了解參與園藝治療活動的學生之人際關係改變狀況。研究結果顯:園藝治療確實能改善國中生之人際關係,且對學生社會適應與工作適應也有正向影響,例如:參與者較能與他人交流、互動,並分享其內在想法和感受,甚至改其對人際關係的想法與做法、此外,參與者認為活動也讓他獲得正向自肯定及就感。未來建議可適度將園藝活動安排至學校課程或輔導活動中,可提供另類自然無負擔的學習方式。

以身體活動量與環境復癒力評估景觀環境中的健康性

曾慈慧、傅馨柔

環境與人類健康的關係逐漸受到重視,許多研究談到環境中所產生的體能活動是個體生命歷程(lifespan)中最被推崇的健康生活型態。自然環境可成為提供活動或運動的場域,因而促進體能活動的增加,然而國内研究中關於自然環境的相關體能效益卻很少被重視。本研究新竹市十八山為受地點,並以30位學生為受測對象,使用Garmin Forerunner 405 GPS運動手作為量儀器,搭配本研究研使用者偏好與環境復癒力問卷,欲從身體活動量及環境復癒力探討環境的健康性。本研究主要研究結果為:一、具有復癒感的景觀點其自然元素多於人造元素。二、受者偏好停留在具有復癒感的景觀點,但停留時間卻不長,可能是空間沒有提供休憩設施之故。三、空間分類中的觀景點能引發受測者產生中-激烈度的身體活動量。四、具有復癒感的景觀點其輕-中度身體活動量累積時間較長。

以期望差異理論探討陸客遊憩衝突與調適行為關係之研究

郭彰仁、王永勝、許亦萱

台灣在開放大陸觀光後,使得大陸遊客來台人數持續上升。日月潭風景區為大陸遊客來台熱門景點,在實際體驗後是否產生衝感受是管理單位相當重視的議題之一。本研究基於期望差異論,探討大陸遊客於實際體驗後與期之差異、遊憩衝及調適行為之關係,作為日後日月潭相關單位在遊客管理與遊憩環境規劃之參考,提高大陸遊客來台的觀光遊憩品質。研利用結構式問卷,經實地問獲得294份有效樣本,分析結果顯示:1.與期之差異顯負向影響遊憩衝突,即與期落差越大,衝突感受越大。2.大陸遊客之遊憩衝突對調適行為無顯著影響。

第21卷第3期

在自然與人造建成環境下低度與強度運動對心理效益之影響

江彥政、陳順益

綜觀過去的研究,多是個別比較接觸不同自然環境,或在自然環境中進行不同活動 所產生的心理效益。本研究將環境類型和運動強度兩種因素結合,探討在自然和人造建 成環境進行散步和跑步對情緒和注意力的影響。實驗分兩組進行,各20人,散步組需要 在自然(嘉義樹木園)和人造建成(嘉義市中山路段人行道)兩種環境進行,跑步組也 在自然(嘉義大學蘭潭校區操場)和人造建成(嘉義市立體育場)兩種環境進行。使用 盤斯心情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 POMS)和反向數字測驗(backward digit span, BDS),分 別測量情緒狀態及注意力能力。結果發現散步和跑步在自然環境後,皆比運動前的注意 力能力更好,且有較佳的情緒狀態;人造建成環境則否。而比較散步或跑步在自然與人 造建成環境之間的心理效益,發現跑步在自然環境有較好的情緒狀態及注意力能力;散 步則無。期盼研究結果能應用於大專院校學生,對其宣導在自然環境運動的好處,以促 進心理健康。

綠屋頂容器盆壁開孔率對介質溫度之影響

方智芳

以塑膠容器作為綠屋頂的材料,具備耐用、質輕、經濟等優點。然而塑膠容器易導 致介質的高溫而影響植物生長。如能在塑膠容器表面開設孔洞,可降低介質溫度,將有 利於植物生長。因此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塑膠容器的開孔率對介質溫度的影響。 以不 織布容器(開孔率P100%)及塑膠容器三種開孔率(P40%, P20%及P0%)為處理,在介 質表層、表層以下5cm、10cm及15cm設置熱耦線,紀錄62天的介質溫度變化。結果顯 示溫度分佈可分為兩群,群I為P100%及P0%,群II為P40%及P20%。群I高於群II 0.51∼ 2.02℃。開孔率100%及0%的容器在5 cm及10 cm處,各有一天超過根部的適生臨界溫度 37.8℃。建議塑膠容器有適當的開孔率將可有效降低介質溫度。

自然環境接觸對兒童身體活動量與健康之影響

曾慈慧、沈進成

許多研究指出花時間處於戶外會幫助兒童發展正向自然價值及帶來許多健康效益, 然並未針對不同層級的自然景觀進行探討。本研究以新竹市內小學為抽樣學校,共有五 間小學願意接受調查,最後收集241份有效樣本。研究工具為自編的自然環境體驗問項、 Cheng與Monroe (2012)的兒童自然連結度量表、「兒童身體活動量表」(PAQ-C)與「兒科 生活品質問卷」(PedsQL™)。研究發現公園與山林層級的綠地接觸頻率,比起學校層級 有較高的身體活動量。在自然連結度部份,僅有山林層級的自然接觸對於享受自然、喜 好與移情及合一感具有顯著地正向影響。同時山林層級的自然接觸也會正向影響心理健 康,而生理健康則是需要由身體活動量所創造。建議在提倡兒童的自然環境教育時,可 以多以郊區的戶外大自然為主。

探討園藝系學生參與校內服務學習對其專業認同之影響

黃竣暉、李亭頤

大學是形塑專業認同的關鍵時刻。在邁向專業者的旅途中,學生透過對專業知識、 行為、價值、角色的瞭解形成專業認同感,產生投身該行業的承諾。且專業認同能在實 際應用時獲得強化。以國立嘉義大學園藝系師生負責的校慶花壇布置為例,提供了一種 強化專業認同的服務學習。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協助校方布置花壇美化校園,對其專業 認同上的影響。校慶布置花壇的傳統已行之有年,每年動員全系師生完成從花壇設計、 植栽採購、施工種植、維護管理之程序。採參與式行動研究,在真實情境中取得深度資料。結果發現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表達出的專業認同面向和深度不一致,主要和參與程 度有關。建議未來研究可量化測量學生專業認同程度與參與程度之間的關係。

第21卷第2期

園藝治療效益評估量表建置

紀芬蓮、周先捷、歐聖榮

許多研究已證實園藝治療可帶來生理、心理、情感及社交等效益,然發展園藝治 療計畫時,使用於評估園藝治療效益的量表,幾乎都翻譯自國外量表亦或結合不同的評 估量表再自行修正,其適用性需要再檢視,綜觀國內評量工具之編制至今尚未有一套屬 於本土性的園藝治療效益評估表,因此,本研究之目的乃在於建置園藝治療效益評估量 表。本研究依循量表發展之步驟,建構完整園藝治療效益評估量表,首先透過園藝治療 相關文獻蒐集,經過專家審核後,共獲得48個題項。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立意抽樣選取 256位有效樣本,經項目分析、探索型因素分析,共萃取出5項因素分別為:社會互動效 益、認知強化效益、心理康健效益、自我提升效益及生理促進效益,總解釋變異量為 60%,各分量表內部一致信度係數介於.803-.929之間,全量表內部一致信度係數為.961, 
再進行驗證型因素分析,透過違犯估計、整體適配及內在結構適配指標評鑑,逐一刪除 不適配項目,結果證實本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研究結果園藝治療效益評估量表共21 題,可提供未來園藝治療研究評估工具之參考。

植生牆視覺景觀偏好之研研究

章錦瑜、鄒君瑋、林思媛

近年來,台灣都市地區設置植生牆,讓市容增添不少綠意。各地植生牆林立,所呈 現之整體景觀卻良莠不齊,有些植生牆現況不僅未達綠美化效果,甚至有礙都市景觀。 因此本研究目的乃針對台灣各地現有植生牆,探討影響植生牆視覺景觀偏好的因素,供 植生牆選種設計、設置樣式與維護管理之參考。本研究採用實地拍攝植生牆景觀圖片80 張,進行視覺景觀偏好測試。研究結果發現包括植物之種類數量、色彩數量、色彩區塊 數、覆蓋度、型態完整度、維護管理度,以及植生牆設計樣式與其基座色彩等8項因素, 均與植生牆景觀偏好具相關性,其中以植物維護管理度最具影響力,其次為植物色彩數 量。因此植生牆設計建議選擇低維護植物,並適度搭配一些非綠色為基底的有色彩植 物,加以用心維護管理,即可營造出景觀優美之植生牆。

金工體驗活動之心流體驗、體驗價值及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國立工藝傳統發展中心為例

李彥希、張瑞庭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參與金工體驗活動之遊客對於不同深淺 程度的體驗型活動上是否會產生心流體驗,以及體驗價值認同度組成不同進而影響後續 行為意圖。 
研究結果可知,此地區金工體驗工坊之體驗價值由美感氛圍、渾然忘我與物超所 值等三因素組成,且皆處於中高度之認同感外,研究發現不同個人屬性之遊客(旅遊動 機、過往旅遊經驗及參與意願程度⋯等)其在心流體驗上具有顯著差異。而透過迴歸分 析可知,心流體驗會正向地影響體驗價值;體驗價值會影響行為意圖;心流體驗會正向 地影響行為意圖。由此可證實若是心流體驗感受程度越高時,其對於體驗價值與行為意 圖之影響相對地也會越高。

思考與推理適居環境建構之圖像因果實驗室

陳美智

適居環境議題在都市發展過程總會受到持續關注與討論,都市需要提供多元功能 與適宜的生活條件。但是,許多都市發展問題習慣被用直覺式決策來獲得快速解決;同 時,卻產生許多不符合社會多元需求、長期使用等新問題。本文發現系統動態學方法論 (System Dynamics, SD)的「因果回饋環路圖(Causal Loops Diagram, CLD)」,其圖像化 模式可以聚焦問題、連結社會多元需求的邏輯思考與推理,據以建構「圖像因果實驗 室」,做為引導適居環境系統思考的公共論壇輔助工具。實驗室必備的三階段論壇活動 是:「直覺」,「因果推理」,及「CLD建模」。本文介紹SD「圖像因果實驗室」課程 設計,並以適居環境議題分析在有或無實施「圖像因果實驗室」的系統思考訓練,在思 考與推理成果的差異。

第21卷第1期

以張文環文學地景觀點探討大坪地方感

蔡岡廷、董建宏、張曼萱

本研究以張文環文學作品所描述的1920年代的梅山大坪為研究場域,日治時期的文 學家張文環出生於梅山大坪,其作品中的空間場域,故事情節與人物刻劃多半以他幼時 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書寫。 
張文環《地方生活》這篇文章,對於大坪的生活記憶及生活場域描述的相當詳細。 從作者的書寫中格子窗的建築用語表現當代的建築元素,沁入肌膚而感到寒冷是人物對 當下的感受,細細品嘗作品窺見屬張文環記憶中的大坪,誘發出大坪人們對這塊土地的 情感,以文學舞台交織出的歷史空間、人文景觀、生活記憶、及人物感受的刻劃。 
以文本重構自然環境現象,以新的空間場景來表現記憶的場域,張文環《地方生 活》以空間書寫為文本,建構大坪的地方感,以文學地景重構1920年代的生活樣貌。

玫瑰花之視覺與嗅覺刺激對受測者生心理反應之影響

張愷倫、謝維芳、歐聖榮

本研究旨在討論「花香所造成的生心理反應」,除了自嗅覺層面深入探討「花香」 對「情緒」及「生理」的影響,亦就過往研究主力—視覺層面探討。藉由「嗅覺單一刺激」與「嗅覺和視覺雙重刺激」討論兩者於「生心理」值上的實驗結果是否有所差 異。因此,以常用景觀香花植物—「玫瑰」為素材,用ProComp InfinitiTM生理回饋儀, 記錄受測者在嗅聞時間當下的肌電值(EMG)、末梢血液流量(BVP)和心跳速率(HR)三項 生理指標,並用問卷來分析受測者的「愉悅(Pleasure)」、「喚起(Arousal)」與「支配性 (Dominance)」三個情緒向度。研究結果顯示,生理與心理間的相互影響程度多不明顯。 不過,在生理值與心理值中,「嗅覺單一刺激」與「嗅覺和視覺雙重刺激」兩種實驗在「末梢血液流量」、「心跳速率」及「喚起」上具有顯著差異,且各情緒因子的雙重刺 激平均數皆較單一刺激的平均數高。由此可證實,增加「視覺」刺激,有助於增進情緒 的強度。

探討遊客屬性對島嶼旅遊地景觀體驗的影響—以澎湖群島為例

李英弘、高育芸

本研究目的為了解遊客的旅遊地景觀體驗向度和檢定遊客屬性(個人屬性與旅遊屬 性)在旅遊地景觀體驗向度的差異。以便利抽樣法取得澎湖現地遊客有效樣本994份。研 究結果發現:一、從五個旅遊地景觀體驗主向度來看,最高至最低依序為社會體驗、實質體驗、個體體驗、心靈體驗、感性體驗。從二十個旅遊地景觀體驗次向度來看,最高 為美感體驗,最低為歸屬體驗。二、在遊客的個人屬性方面,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態、子女狀態、居住地在部份旅遊地景觀體驗有顯著差異,而職業則無顯著差 異;在遊客的旅遊屬性方面,旅遊次數、停留天數、旅遊方式、與熟悉度在多數的景觀 體驗感受具有顯著的差異。

不同型態公園使用者對寵物狗接受度之研究

王正平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不同公園使用者及遊客帶狗與否是否影響其對寵物狗於戶外空 間的接受度。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及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研究 基地,研究結果顯示陽明山國家公園與滿月圓森林遊樂區之受訪者對寵物狗於一般戶外 空間與於上述兩類公園之接受度呈顯著差異;相對地,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的受訪者對 寵物狗於一般戶外空間與於大安森林公園內的接受度無顯著差異。大安森林公園受訪者 較能接受飼主帶狗至戶外空間,而大安森林公園及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受訪者則較支持寵 物狗於戶外應受限制。不同公園型態的受訪者、遊客帶狗與否、以及兩者之交互作用均 某種程度影響戶外空間寵物狗的接受度。此結果顯示不同型態公園之遊客對於寵物入園 之接受度有別,因此管理單位應視公園型態及遊客特性擬訂適切的寵物狗入園政策及管 理策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