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2期
台語介入園藝景觀課程 對語言與專業學習動機之影響
凃宏明
本研究主要目的透過不影響既有園藝景觀課程內容下,透過每堂課5分鐘台語介入課程,讓學生對台語產生學習動機,並衍伸對園藝景觀的學習動機。研究納入6門園藝景觀課程,介入方式為台語詞彙解釋。研究工具評估包含量化學習動機量表與質性問題,在課程最後一週填寫。研究結果指出整體課程強烈引起園藝景觀的學習動機,半數同學在台語介入引起台語學習動機繼續學台語。質性結果顯示整體課程有趣、內容豐富實用、簡單易懂,並能增進專業能力與獲得成就感,也顯示台語教學具有吸引力,拼音教學可促進正確發音,但需要簡單易懂有趣,且提供自學資源,學台語的主要內心動機是希望對未來職場有幫助。
識別遊客文化景觀親環境行為意圖影響因素—以金瓜石和九份礦場襲產旅遊區為例
林宗賢、葉源鎰、王維靖、
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文化景觀元素知覺、文化景觀偏好、文化景觀知覺價值與遊客親環境行為意圖間的關係。透過便利抽樣收集在金瓜石與九份礦場襲產旅遊區現地遊客現地自填式結構問卷資料,回收548份有效問卷。分析結果顯示,遊客的文化景觀元素知覺包括「歷史元素」、「山色元素」與「山徑元素」;文化景觀知覺價值內涵有「記憶」、「地方歸屬感」與「大眾旅遊區」;且文化景觀元素知覺、偏好、知覺價值為遊客親環境行為意圖的重要影響因素。上述成果建議未來旅遊目的地管理組織可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景觀元素與提升知覺價值,以促進遊客「歷史元素為觀點」的保護行為發生。
都市樹木之固碳能力推估-以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
邱祈榮、林郁庭
都市樹木於都市地區之二氧化碳減量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以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建立樹木生長推估模式,並推估其碳儲存、年平均碳吸存量。本研究建立樹木連年生長率迴歸式,其R2值大於0.7,可有效應用於樹木未來生長預測,若輔以定期複查,可進一步建立校正迴歸式,提高預測之有效性。2019年大安森林公園樹木之每公頃碳儲存量介於39.49至65.84 ton C/ ha,總碳儲存量則界於1024.07至1707.30 ton C。2019至2021年每公頃年平均碳吸存量界於1.16至2.55 ton C/ ha/ year。經仔細比較評估,129.33 ton CO2e/year應是各項結果較為精準的年平均二氧化碳吸存量,建議作為對外比較的數值使用。不同公式及係數對於推估結果影響甚大,未來應審慎選擇推估方法與係數,以提升推估準確性。後續仍需進行長期生長監測,及建立臺灣在地樹種資料,以期對於都市樹木固碳能力有更完善之推估。
第27卷第1期
評估互動式問答對景觀課程之教師教學表現
凃宏明
大學生的國高中學習經驗仍常以填鴨與講課教學為主,但部分已採用翻轉教室改善。然大班課程學生多,增加翻轉教室難度,減少互動機會。科技進步使現在能透過手機與學生進行課堂上互動問答,與傳統講座課結合可能提高課堂互動與教學表現。本研究以大班造園學和小班景觀課程為例,使用Zuvio軟體進行課堂互動,通過教學評量表評估教學表現。結果顯示使用線上互動問答後,各課程在教學各方面的滿意度皆正面,雖然造園學大班課程在部分方面的評分仍略低於其他小班課程,但其效果已與小班教學相似。質性分析上指出互動問答課程之特徵在於匿名、反思、靈活與教學品質提升,但納入成績要考量公平性問題,建議未來大班課程可加入與課程相關的互動問答改善教學。
不同環境類型與威脅對感知危險之影響
陳品融、郭怡君、鄭佳昆
景觀偏好是一連串人與環境互動下所產生的結果,而在產生偏好的過程中包含許多影響因素,其中感知危險被認為是影響偏好的重要因子。過去研究認為感知危險來自於不同的環境威脅,可區分為自然元素所造成的自然威脅以及人為犯罪所造成的社會威脅兩種。但在討論不同的威脅時大多專注在特定的環境:如自然威脅於自然環境,而社會威脅於都市環境之中,較少探討不同環境類型與威脅類型間之關係。本研究以相片問卷法讓受測者評估自然及都市兩類不同的景觀,並以不同的情境分別強化其社會及自然威脅,同時控制個體應對威脅的能力及對於威脅的吸引力。研究結果發現,人們在自然環境確實會有較高的自然威脅,但社會威脅則不受地點影響;而情境操弄並不會改變自然威脅的感知,但社會攻擊的情境確實引發較高的社會威脅。兩種威脅類型間彼此相關,顯示兩種威脅會共同影響感知危險。本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理解環境安全感之形塑機制,並可供未來景觀規劃設計之參考。
地面光達應用於都市樹木修剪量之評估
邱祈榮、鄧翔耀
過去在修剪樹木後,礙於估算過程複雜也難以被準確估計,修除枝條的材積及碳吸存效益往往被忽視。本研究透過地面光達掃描大安森林公園內六株不同樹種的行道樹,目的為探討應用地面光達於樹木修剪量化評估之可行性,評估光達是否可以用以估算修除枝條的材積及比較修剪前後枝條的變化量。結果顯示光達可良好估算修除枝條的材積及估算枝條修剪變化量。經修剪枝條光達點雲判釋,被修除的枝條多為平行枝。本研究證實人工點雲判釋之修剪量可被量化,且可透過光達掃描之點雲回溯修剪情況,為未來修剪工作提供模樣範本,亦可透過光達評估及複查保證修剪之品質,供修剪實務參考及教學用。